智慧物联网大棚解决方案

行业痛点

  • ‌环境调控低效‌

    依赖人工经验调节温湿度、光照及通风,昼夜温差波动>8℃,作物生长一致性不足,减产风险增加15%~25%。

  • 设备管理粗放

    灌溉、补光、卷帘等设备分散控制,故障响应滞后超24小时,运维成本占总投入30%以上。

  • ‌病虫害防控被动

    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实时识别病害早期症状,虫害爆发后施药成本上升40%,且易引发农残超标。

  • ‌数据价值流失

    环境参数、作物生长、市场供需等数据孤立,缺乏精准决策模型,品种选育与采收周期规划失误率超20%。

平台核心功能

智能设备管理平台核心功能‌

‌● 全维度环境监测‌

部署空气温湿度、土壤EC/pH值、CO₂浓度、光照强度等传感器,数据采集精度达±0.5%,支持10km²大棚集群的实时监控,异常状态秒级告警。

‌● 智能联动控制‌

‌精准环控‌:根据作物生长阶段自动调节卷膜开闭、风机启停及补光强度,昼夜温湿度波动≤2℃,增产10%~18%。

‌水肥一体化‌:基于土壤墒情与EC值动态配比水肥,通过滴灌/微喷系统精准施放,节水35%、节肥20%,根系病害发生率下降50%。

‌病虫害AI防控‌:红外摄像头+光谱分析识别叶片病斑、虫卵分布,联动无人机定点施药,施药量减少30%,防治效率提升3倍。

‌● 数据驱动决策‌

构建作物生长数字孪生模型,预测采收周期与市场价格波动匹配度,销售收益预估误差≤5%;支持品种选育、茬口规划的AI模拟推演,试错成本降低60%。

‌● 移动端集约管控‌

通过APP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支持电子围栏告警、工单派发与能耗统计,人工巡检频次减少80%,故障处理时长压缩至2小时内。

 

核心技术优势‌

  • 01

    ‌多协议物联接入‌

    兼容Modbus、LoRa、4G/5G等20余种通信协议,旧设备改造周期≤3天,支持10万台级设备并发接入,数据丢包率<0.01%。

  • 02

    ‌边缘-云端协同计算‌

    部署边缘网关实现本地决策(如紧急关停设备),断网仍可运行72小时;云端AI模型持续优化控制策略,策略更新响应延迟<5秒。

  • 03

    ‌高精度识别算法‌

    自研作物生长异常检测模型,融合可见光与多光谱数据,病斑识别准确率>92%,虫害种类判别精度达85%。

  • 04

    ‌安全可信架构‌

    采用国密SM4加密传输+区块链存证技术,设备权限三级管控(管理员-操作员-巡检员),非法入侵拦截成功率≥99.9%。

 

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‌高附加值蔬菜种植‌

    ‌● 案例‌:番茄大棚部署后,糖度提升2度,裂果率降至3%以下,亩均收益增加1.2万元。
    ‌● 技术亮点‌:CO₂浓度智能补偿,光合效率提升25%。

  • ‌花卉周年化生产‌

    ‌● 案例‌:蝴蝶兰温室通过光周期精准调控,花期控制误差≤3天,优质花率从70%提升至95%。
    ‌● 技术亮点‌:UV补光波段自适应调节,花色饱和度提升15%

  • ‌集约化育苗工场‌

    ‌● 案例‌:种苗基地实现穴盘温湿度分区分层控制,出苗整齐度达98%,育苗周期缩短10天。
    ● ‌技术亮点‌:AI视觉筛选弱苗,补苗自动化执行。

  • ‌高原特色作物栽培

    ● 案例‌:高原草莓大棚利用智能增氧与紫外线防护,产量提高40%,商品果率超90%。
    ● ‌技术亮点‌:低气压环境自适应通风算法,氧气浓度稳定在19%~21%。

方案价值总结

‌增产增效‌:单位面积产值提升20%~35%,水肥药成本下降25%~40%。

品质升级‌:农残检测合格率>99%,糖度、果径等指标达标率超95%。

风险可控‌:极端天气与病虫害预警准确率>90%,减产损失降低60%。

政策合规‌:全流程数据溯源,符合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与碳中和政策要求。